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5篇

发布时间:2021-09-15
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5篇

辛弃疾以豪放为主,但又不拘一格,沈郁、明快、激励、妩媚,兼而有之。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,对自然界的山、水、风、月、草、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,并有所寄托。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1

满江红·折尽荼

[宋] 辛弃疾

折尽荼,尚留得、一分春色。还记取、青梅如弹,共伊同摘。少日对花昏醉梦,而今醒眼看风月。恨牡丹、笑我倚东风,形如雪。人渐远,君休说。榆荚阵,菖蒲药。算不因风雨,只因鶗鴂。老冉冉兮花共柳,是栖栖者蜂和蝶。也不因、春去有闲愁,因离别。

作品赏析

【注释】:

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饯行词。郑厚卿要到衡州赴任,作者设宴饯别,席间先作了一首《水调歌头》,然而意犹未尽,于是又作了这首《满江红 》,所以题目中再“再赋”二字。

在饯别的酒席上连作两首词送行的,既要各有特点又要毫无雷同,这是十分困难的。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 。因而两首词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,流传至今。

为了从比较中探寻艺术奥秘,不妨先看看《水调歌头》:寒食不小住,千骑拥春衫。衡阳石鼓城下,记我旧停骖 。襟以潇湘桂岭 ,带以洞庭青草,紫盖屹西南。文字起骚雅,刀剑化耕蚕。看使君,于此事,定不凡。奋髯抵几堂上 ,尊俎自高谈。莫信君门万里,但使民歌五,归诏凤凰衔。君去我谁饮,明月影成三。

上阕从描述衡州自然景观和人文传统入手,期望郑厚卿到任后能振兴文化,发展经济,富国益民,大展经纶,从而赢得百姓的歌颂和朝廷的重视;直到结尾,才微露惜别之意。雄词健句,络绎笔端,一气舒卷,波澜壮阔,不失辛词豪放风格的本色。

有这样好的词送行,已经足够了,但还要“再赋”一首《满江红》,又有什么用意呢?

读这首《满江红》不难看出作者与郑厚卿交情深厚,饯别的对间拖得很久。先作《水调歌头》,从“仁者赠人以言 ”的角度加以勉励,但伤心人别有怀抱,在依依惜别之际虽欲不吐但终于不得不吐,因而又作了这首《满江红》。

从《诗经》开始,送别的作品就不断出现,真是不胜枚举 。在平庸作家笔下,很难跳出前人的窠臼;而作者的这首《满江红 》,却自出手眼 ,一空依傍,角度新颖,构思奇特。全篇除结拍以外,压根儿不提饯行,自然也未写离绪,而是着重写暮春之景,并因景抒情,吐露惜春、送春、伤春的深沉慨叹。及至与结句拍合,则以前所写的一切都与离别相关,并且寓意深广,远远超出了送别的范围。

上阕开头以劝阻的口气写道:“莫折荼!”好象有谁要折,而且一折就立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。这真是惊人之笔!“荼”,也写作“酴醿”,春末夏初开花,故苏轼《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萨泉见饷二首》一开头便说:“酴醿不争春,寂寞开最晚”。而珍惜春天的人,也往往发出“开到荼花事了”的慨叹,作者一开口便劝人“莫折荼 ”,其目的正是要“留住”最后“一分春色 ”。企图以“莫折荼”留住“春色”,这当然是痴心妄想。然而心愈痴情愈真,也愈具有感人肺腑的艺术魅力。而这,也正是文学艺术区别于自然科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的重要特点之一。

开头未明写送人,实则点出送人的季节已是暮春,接着又以“还记得”领起,追溯“青梅如豆柳,共伊同摘”的往事。冯延已《醉桃源》云 :“南园春半踏青时 ,⋯⋯青梅如豆如眉 。可知”青梅如豆”乃是“春半”之时的景物。而同摘青梅之后又见牡丹盛开、榆钱纷落、菖蒲吐叶,时节不断变换,如今已繁华都歇,只剩下几朵“荼”了!即使“莫折”,但风雨阵阵,鹈鴂声声,那“一分春色 ”,看来也是留不住的。“ 鹈鴂 ”以初夏鸣 。《离骚》云:“恐鹈鴂之先呜兮,使夫百草为之不芳。”张先《千秋岁》云:“数声鹈鴂,又报芳菲歇。”姜夔《琵琶仙》云:“春渐远,汀洲自绿,更添了几声啼鴂 。”作者在这里于“时节换,繁华歇”之后继之以“算怎禁风雨,怎禁鹈鴂!”表现了对那仅存的”一分春色”的无限担忧。在章法上,与开头遥相呼应。

上阕写“看花”,以“少日”的“醉梦”对比“而今”的“醒眼”。“而今”以“醒眼”看花,花却“笑我头如雪”,这是可“恨”的。下阕写物换星移,“花”与“柳”也都“老”了,自然不再“笑我”,但不用说我也更加老了,那又该“恨”谁呢?“老冉冉兮花共柳,是栖栖者蜂和蝶 ”两句 ,是工对 ,命意新警。

“花”败“柳”老 ,“蜂”与“蝶”还忙忙碌碌,不肯安闭,有什么用处呢?春秋末期,孔丘为兴复周室奔走忙碌,有个叫微生亩的很不理解,问道 :“丘何为是栖栖者与?”作者在这里把描述孔子的词儿用到“蜂”“蝶”上,是寓有深意的。

上述描写都没有涉及饯别,到了结尾时,作者突然笔锋一转 ,写了“ 也不因春去有闲愁”因离别。”即戛然而止,给读者留下一系列的悬念和疑问。全词句句惊心动魄 ,其奥秘在于句句意兼比兴。例如“莫折荼,且留取一分春色 ”,写得是如此郑重,如此情深意切,令人想到除它本身的意义外,必另有所指。其他如“醒眼看风月”、“怎禁风雨,怎禁鹈鴂”以及“是栖栖者蜂和蝶”等等,也都是这样的。难道他劝人“莫折”的“縻”仅仅是春末夏初开花的“荼吗?难道他要着意留住,却在风吹雨打和鹈鴂鸣叫中消逝了的“一分春色 ”,仅仅是表现在自然景物方面的“春色”吗?那风、那雨、那鹈鴂,难道不会使你联想到许许多多人事方面、政治方面的问题吗?这是第一层。

随着“时节换,繁华歇 ”,人的头发也已似雪一样的白。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似海深愁,分明是由“春去”引起的,却偏偏说与“春去”无关;都只是“因离别 ”,却又偏偏在“愁”前着一“闲”字,显得无关紧要。这就不能不发人深省。这是第二层。

作者力主抗金,并提出了一整套抗金的方针和具体措施 ,但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,他遭到百般打击。淳熙八年(1181)末,任江南西路安抚使的他被罢官不得不闲居带湖(在今江西上饶)十年之久,虽蒿目时艰,但又一筹莫展。据考证,送郑厚卿赴衡州的两首词作于淳熙十五年,属于“带湖之什”。他先作《水调歌头 》,鼓励郑厚卿有所作为;继而又深感朝政腐败,权奸误国,金兵侵略日益猖獗,而自己又报国无门,蹉跎白首,收复中原、统一祖国的宏愿难以实现!

于是在百感交集之时又写了这首《满江红》,把“春去”与“离别”绾合起来,触景生情,比兴并用,寓意深远。国家的现状与前途,个人的希望与失望,俱见于言外 。“闲愁 ”云云,实际是说此“愁”无人理解,尽管“愁”也是徒然。愤激之情,出以平淡,但内涵深广,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《摸鱼儿》以“更能消几番风雨,匆匆春又归去”开头,以“闲愁最苦,休去倚危栏,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”结尾,正可与此词参看。

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2

满江红·直节堂堂

[宋] 辛弃疾

直节堂堂,看夹道、冠缨拱立。渐翠谷、群仙东下,佩环声急。闻道天峰飞堕地,傍湖千丈开青壁。是当年、玉斧削方壶,无人识。

山木润。琅玕温。秋露下,琼珠滴。向危亭横跨,玉渊澄碧。醉舞且摇鸾凤影,浩歌莫遣鱼龙泣。恨此中、风月本吾家,今为客。

作品赏析

【注释】:

作者在南归之后、隐居带湖之前,曾三度在临安做官,但时间都很短。乾道六年(1170)夏五月,作者三十一岁时,受命任司农寺主簿,乾道七年春山知滁州。这段时间是三次中较长的一次,本词可能就是这次在杭州作的。

冷泉亭在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下,为唐剌史元所建。白居易《冷泉亭记》说 :“东南山水,余杭郡为最;就郡言,灵隐寺为尤 ;由寺观,冷泉亭为甲。亭在山下水中央,寺西南隅 ,高不倍寻,广不累丈,而撮奇得要,地搜胜概,物无遁形 。”它不但靠近灵隐寺和飞来峰,而且就近登山,还有三天竺、韬光寺、北高峰诸名胜。词的上阕写冷泉亭附近的山林和冰来峰;下阕写游亭的活动及所感。

上阕自上而下 ,从附近的山林和流泉曲涧写起。

“直节堂堂,看夹道冠缨拱立 。”说山路两旁,整齐排列的高大的树木,象戴冠垂缨的官吏,气概堂堂地夹道拱立。这在修辞上是拟人手法;在句法上是形容句置在主句之前。“直节堂堂”,形容“拱立”的树木高大挺拔,倒戟而出,形成突兀雄伟的气势,并寄托了作者的志趣;第二句绾合上句,并形容树木枝叶的茂盛垂拂。“渐翠谷、群仙东下,珮环声急。”说两旁翠绿谿谷的流泉,渐次流下,声音琤琤琮琮,象神仙衣上的环珮叮噹作响一样。其意本于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记》:“隔篁竹,闻水声,如鸣珮环 。”这也是拟人的写法。上一层以列队官吏拟路旁树木,有气势,但读者不易领会,稍嫌晦涩;这一层比拟,由粗入细,形象自然、优美,比较容易理解 。“辛词才气横溢 ,常不择粗细 ”,信手拈来,但都能灵活驱使,此处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。下面四句 ,集中写飞来峰,由“谁信”二字直领到底。飞来峰并不高,但是形势奇矫如灵鹫《淳祐临安志》引晏殊《舆地记》说:“晋咸和元年,西天僧慧理登兹山,叹曰 :‘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,不知何年飞来。佛在世日,多为仙灵所隐,今此亦复尔耶?’因挂锡造灵隐寺,号为飞来峰。”岩有矫龙、奔象、伏虎、惊猿等名称,是因为远看有高峻之感。“天峰飞堕地 ”,状飞来;“傍湖”,指在西湖之滨;“千丈”,状高;“青壁”指山峰,承“天峰堕地”;“开”承“飞”字 。“谁信”二句描写飞来峰,气势雄伟,但和起两句比较,则辞意细密,峭而不粗。“是当年、玉斧削方壶,无人识。”玉斧泛指仙人的神斧;方壶 ,《列子·汤问》所写的海上五个神山之一。句中意思是:飞来峰象是仙人用“玉斧”削成的神山一样,可惜时间一久,沧桑变幻,现在已无人能认识它“ 当年”的来历和面貌,以补充解释、描写飞来峰作结,调子转为舒和。

下阕“山木润,琅玕湿。秋露下,琼珠滴 ”,写亭边的木石。琅玕,美石;琼珠,即秋露。因秋露结成琼珠般的水点下滴,所以木石都呈湿润。这四句形式平列,但前后有因果关系 。“向危亭横跨,玉渊澄碧。”上句写游亭,下句写冷泉秋天流水澄清如碧玉。

以上几句,调子承上阕的歇拍,仍然舒和 。“醉舞且摇鸾凤影,浩歌莫遣鱼龙泣。转写自己游亭活动,触动豪情和身世,调子又转为豪迈激昂。”“醉舞”句写豪情,“鸾凤”自喻 ,“浩歌”句写感慨,“鱼龙”因泉水而联想。“恨此中、风物本呈家,今为客。”为什么醉舞还会发出悲痛的“浩歌”,怕歌声会使“鱼龙”感泣呢?这二句正可说明其内在的,复杂的原因。作者的家乡在历城(今济南 ),是山东的“ 家家泉水,户户垂杨”的胜地,原有著名的七十二泉,其中也有叫冷泉的;那里大明湖、趵突泉附近有许多著名的亭子,如历下亭、水香亭、水西亭、观澜亭等,也有可观的美景“风物本吾家 ”,即谓冷泉亭周围景物,有和作者家乡相似的地方。为什么又会因此而产生“恨”呢?原因是作者南归之后,北方失地未能收复,不但素愿难酬,而且永难再回故乡。只能长期在南方作客,郁郁不得志,因而触景怀旧,便有了无限伤感。要想排遣这种伤感,只能通过醉中的歌舞,但事实上是排遣不了的。话说得平淡、含蓄,“恨”却是很深沉的。

这个“恨”,不仅是关系个人思乡之“恨”,而且是关系整个国家、民族命运之“恨 ”,自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同情。

这首词由西湖景物触动作者的思乡之情联想到国家民族的悲哀,表达含蓄悲愤深广 ;写景形容逼肖,而开阖自然。它并非是作者刻意经营的,但是能见出作者词作的风格特点和功力。

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3

满江红·鹏翼垂空

[宋] 辛弃疾

鹏翼垂空,笑人世、苍然无物。还又向、九重深处,玉阶山立。袖里珍奇光五色,他年要补天西北。且归来、谈笑护长江,波澄碧。

佳丽地,文章伯。金缕唱,红牙拍。看尊前飞下,日边消息。料想宝香黄阁梦,依然画舫青溪笛。待如今、端的约钟山,长相识。

作品赏析

【注释】

①词作于乾道五年(1169),时稼轩在建康通判任上。史致道:史正志字致道,扬州人,除枢密院编修。曾上《恢复要览》五篇,主抗金。乾道三年至六年知建康府,兼行宫留守、沿江水军制置使。  词颂友人文才武略,却自紧扣抗金复国宏伟理想落笔,“袖里”两句掷地作金石声。下片谓友人暂领建康,有诗酒山水之乐,日后必奉诏进京,主持朝政。

②“鹏翼”两句:谓史氏似鹏鸟展翅凌空,足以傲视人世庸碌无为之辈。鹏翼垂空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有鸟焉,其名为鹏,背若泰山,翼若垂天之云。”

③“又还向”两句:谓友人为朝廷重臣,国家柱石。九重:天之最高处。神话传说谓天有九重。喻朝廷。山立:如高山之耸立。

④“袖里”两句:颂友人有复国壮志。此用神话传说女娲补天事。据《史记·(司马贞)补三皇本纪》,女娲氏末年,部族首领共工与祝融交战(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说与颛顼争帝)。兵败,怒触不周山,以致天柱折倒,地维(系住大地的绳子)断裂。于是,女娲乃炼五彩石以补天。

⑤“且归来”两句:谓友人守卫长江,致使江南局势稳定。按:史正志时为沿江水军制置使,故有此语。

⑥“佳丽”四句:谓友人暂领建康,有诗酒歌舞之乐。佳丽地:指建康。谢朓《入朝曲》:“江南佳丽地,金陵帝王州。”文章伯:文坛领袖。金缕:《金缕曲》,《贺新郎》的别名。

⑦“看尊前”两句:谓友人将奉诏赴京。日边:见前《水调歌头》(“千里渥洼种”)注⑨。

⑧“料想”四句:谓友人眼前虽与山水为伴,日后终将入阁拜相。黄阁:代指丞相府。《汉旧仪》谓丞相府“以黄涂之,谓之黄阁”。青溪:水名。源出钟山,流入秦淮河。端的:真个,果真。钟山:一名蒋山,即紫金山,在今南京市东。

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4

满江红·倦客新丰

[宋] 辛弃疾

倦客新丰,貂裘敝、征尘满目。弹短铗、青蛇三尺,浩歌谁续。不念英雄江左老,用之可以尊中国。叹诗书、万卷致君人,番沈陆。

休感叹,年华促。人易老,叹难足。有玉人怜我,为簪黄菊。且置请缨封万户,竟须卖剑酬黄犊。叹当年、寂寞贾长沙,伤时哭。

作品赏析

【注释】

①当罢官家居时作。不少论者以为此词纯是自我抒怀。但细品词作行文口气,似为某仕途失意友人而赋。当然,也是借他人酒杯,浇自己胸中块垒。正因两人遭遇相近,这才一触即发,兴会淋漓,悲愤无限。  此忧时愤世之作,借友事,抒己怀。上片正面取意,为友人鸣不平,赋英雄报国无路之痛。下片从侧面落笔,烘托题旨,慰友也自慰。前六句故作旷达狂放语,实是悲中觅欢,聊以相慰。后四句冷嘲热讽,化实为虚,托古喻今,变激荡汹涌为冷峻淡漠,与上片直赋悲愤交相为用。

②“倦客”四句:迭用三事,写友人怀才不遇情景。倦客新丰:据《新唐书·马周传》,马周失意潦倒时,曾客居新丰(今陕西临潼县东)旅舍,悠然独酌,众人异之。后因代人呈事,得太宗赏识,任监察御史。倦客:即指马周。李贺《致酒行》:“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,天老地荒无人识。”貂裘敝:衣服破烂不堪。此暗用苏秦游说秦王不果事,见前《水调歌头》(“落日塞尘起”)注⑦。弹短铗:用冯谖弹铗事,见前《满江红》(“汉水东流”)注⑥。青蛇三尺:指宝剑。青蛇喻剑之寒光,三尺言其长度。浩歌:高歌。

③“不念”两句:指责朝廷不惜人才,不晓用才强国之理。江左老:老死江南。江左:江东,此泛指江南地区。尊中国:意谓使中国国强位尊。尊,使动用法。

④“叹诗书”两句:读书万卷,志在报国,不想竟以隐退告终。诗书万卷致君人:化用杜甫《奉赠韦左丞》诗意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……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。”苏轼《沁园春》意同此:“有笔头千字,胸中万卷,致君尧舜,此事何难。”致君人:辅佐君王。翻:反而。沉陆:即陆沉,指隐居。《庄子·阳则篇》:“身且与世违,而心不屑与之俱,是陆沉者也。”注云:“人中隐者,譬无水而没也。”

⑤“休感慨”四句:休再感慨,但放怀畅饮;须知人生易老,欢娱苦短。醽醁(línglù灵路):美酒名。

⑥“有玉人”两句:何况有佳人怜惜,为我鬓边簪菊。苏轼《千秋岁》词:“美人怜我老,玉手簪黄菊。”玉人:指歌舞女子。簪:挽住发髻的簪子,此作动词,犹言“插”。

⑦“且置”两句:且罢请战立功、封侯万户之想,直须卖剑买牛,解甲归田。请缨:据《汉书·终军传》:帝令终军出使南越,劝说南越王来汉朝见。终军“自请受长缨,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”。后世遂以“请缨”为主动请求杀敌立功。缨:绳索。卖剑酬黄犊:用汉代龚遂劝农事,见前《水调歌头》(“寒食不小住”)注⑤。此指解甲归田。犊(dú独):小牛。

⑧“甚当年”两句:惊讶当年贾谊何以不甘寂寞而伤时痛哭。甚:本意为“怎”、“何”。词中作领字常作“正”、“真”讲。此处当取本意,作冷嘲语。或谓此作“正”讲,词人自况贾谊,似与上文语气不贯。贾长沙:即贾谊,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。曾贬为长沙王太傅,人称贾长沙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称其屡上书陈政,说“臣窃惟事势,可为痛哭者一,可为流涕者二,可为长太息者六”。

南宋辛弃疾的古代诗词鉴赏5

满江红·敲碎离愁

[宋] 辛弃疾

敲碎离愁,纱窗外、风摇翠竹。人去后、吹箫声断,倚楼人独。满眼不堪三月暮,举头已觉千山绿。但试将、一纸寄来书,从头读。

相思字,空盈幅。相思意,何时足。滴罗襟点点,泪珠盈掬。芳草不迷行客路,垂杨只碍离人目。最苦是、立尽月黄昏,栏干曲。

作品赏析

【注释】

①又一首闺中念远词。上篇因景抒情,此篇以情带景,熔情、景、事为一炉。“敲碎”,用词奇警。“满眼”联呈现时序之更迭与思绪之流动。换头承上文“读”字,“芳草”联承“满眼”两句而来,缘情而景,以景唤情,盼极怨极语。结处遥应“倚楼人独”,但已是月上黄昏之时,“立尽”二字老辣。

②“敲碎”两句:言风摇翠竹,似敲碎满怀离愁,搅得人心烦躁不宁。

③“人去”两句:言那人去后,箫声不复再闻,人惟独自倚楼。吹箫声断:暗用萧史弄玉事。见前《青玉案》(“东风夜放花千树”)注④。此指意中人离去。

④“满眼”两句:言人正不堪暮春,举眼但见千山浓绿,已是初夏季节。

⑤“但试”两句:打开对方来信,再细细从头品读。

⑥“相思”四句:言徒然满纸相思,难慰自身相思深情。

⑦“滴罗襟”两句:满把泪珠滴湿了衣襟。盈掬:满捧,满把,极言泪水之多。

⑧“芳草”两句:祈遍野芳草不迷他行客归路,恨缕缕垂柳遮住我望人视线。

⑨“最苦”两句:言最苦伫立栏干曲处,直立到黄昏时分,明月初升。

这首词从语气看象是出于女性所作,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。上阕“敲碎离愁,纱窗外,风摇翠竹 ”,写昼长天暖之时,闺房内外,十分寂静,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,才会惊动闺中的人,中断她的凝思,敲碎她的离愁。环境的幽美,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、愁闷 。“敲碎”既体现了静中之动,又以动衬静;“离”字点出了词中之情。

这两句景情结合,以景为主,虽是开头,但在全词中却写得最细腻。“人去后,吹箫声断,倚楼人独”,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:所爱之人去了,自己孤独无伴,只好常常倚楼遥望,由于无人欣赏,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。“人去”、“人独”,是“倚楼”、“吹箫”的原因。第一个“人”字是对方,是主人公想念的人;第二个“人”字是主人公本人 。“满眼不堪三月暮,举头已觉千山绿。”承“倚楼”句,写登楼所见的风景,又点出了时令。“千山绿”虽然可爱,但“三月暮”却又意味着春光消逝、好花凋谢,对于爱惜青春的女性来说,便有“满眼不堪 ”。之感。这表现了主人公的身分和性格特点 。“但试把一纸寄来书,从头读。上面写的,是日常的一般生活;这两句写的是一个特殊的细节。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 ,从头细读,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,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。这是通过行动来写情的,是事中之情。

上阕写景写事,没有直接抒情 。下阕“相思字,空盈幅;相思意,何时足?”直接抒情:情人寄来的信,满纸写着“相思”之字 ,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,信中的字,不能安慰、满足自己的“相思”之意,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 、取得补偿之意。

思念情人除了空读来信之外,还设法安慰自己,但仍不免“滴罗襟点点,泪珠盈掬”。小珠般的点点眼泪,轻轻地、不断地滴在罗衣上 ,不但染衣 ,而且几乎“盈掬 ”。这两句再以事写情,体现了身分、性格特点 ,最可看出主人公是个女性 。“芳草不迷行客路,垂杨只碍离人目”,又接着以景补充抒情。“芳草”句,意本于《楚辞·招隐士 》“王孙游兮不归,芳草生兮萋萋 ”而又有发展。对比辛词《摸鱼儿 》“春且住,见说道 、天涯芳草迷归路 ”(或本作“无归路”,意同 ),则此说“不迷”者,便有盼望他能够回来和归程并不艰难的意思 ;“垂杨”句,指暮春杨柳长得浓密,却碍人眼界,使人不能远望。二句分写两边,而意自关连。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归意,故倚楼望其或即翩然来归;但“垂杨只碍离人目”,“只”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,怪垂杨别的作用不起 ,“只”起碍人望远的作用 。两句将楼头思妇的细微感情,曲曲传出。

“最苦是、立尽月黄昏,阑干曲 。”最后归结,仍从事中写情。第一句从早到晚,第二句呼应上阕的“倚楼 ”。垂杨遮眼,尽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处,但是仍然站在楼上阑杆旁边,直到黄昏月亮出来。因此用“最苦”两上字来充分地修饰,不仅详尽地表达了这两句,而且是详尽地表达了全词之情。

范开《稼轩词序》说辛词也有“清而丽,婉而妩媚”一类的作品,这首写闺的词,正是其中之一。刘克庄《辛稼集序》说辛词“其秾纤绵密者,亦不在小晏、秦郎之下 ”。然而又完全全是这样,辛氏性格豪放,笔力超迈,所写的艳情词,仍多哀而不伤,不象秦观、晏几道同类的词那样纤细、凄婉,总之,他们各有短长,难以轻论高下。